首页 都市小说 这是朕的大明

第七十五章 还是苦一苦那些百姓吧

这是朕的大明 长安小书生 2939 2024-12-22 05:25

  跟着朱元璋回到了应天,坐在养心殿内,一老一小面面相觑的对视着。

  “小崽子,”最终还是朱元璋忍不住先开了口,“你就准备一直在老汤家那个老宅子混着”

  “我哪里在混啊?”

  朱允熥狡辩着,“我也是在为大明皇朝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好不好?”

  “你知道咱每天要处理多少朝政吗?”朱元璋假装愠怒的说。

  自从老朱借着胡惟庸的案子废除了宰相一职,太子朱标就成了有实无名的宰相。

  等到朱标去世以后,朱元璋的工作压力骤增。

  如果说以前算是996的话,现在简直就是007啊。

  “孙臣无能,皇爷爷辛苦,正是因为皇爷爷殚精竭虑,大明如今才能海清河晏,四海升平。”

  朱允熥连忙承认错误,顺便拍了朱元璋一个小小的马屁。

  “你少给咱来这一套,”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的看着朱允熥,“说,你愿不愿意来帮帮咱?”

  朱元璋的问题让朱允熥很是纠结。

  一方面,他知道如果一旦答应了老朱,自己基本上就算是准皇储了。

  他就有更大的机会改变原来自己在历史上悲催的命运。

  但另一方面,虽然他一步登天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。

  但他也会成为所有人的众矢之的,将面临更多来各个方面的明枪暗箭。

  并且,他现在的势力还很单薄。

  即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储。

  但无论是朱允炆和他身后的文官集团。

  还是朱元璋的那些心怀叵测的儿子们。

  都不是他现在可以对付的。

  思索了半天,朱允熥对着朱元璋摇了摇头。

  “皇爷爷,孙臣还是那句话,我目前的见识还是太浅薄了。

  只是在六合县当了几个月的县令。

  如果让我骤然登上高位,孙臣还是怕自己经验不足,力有不逮。”

  “唉......”朱元璋叹了口气,他也知道朱允熥所说的都是实情。

  别说是朱允熥,就连他自己,也不敢保证不会被手下那些大臣蒙蔽。

  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溧水县的赈灾,就出了那么多幺蛾子。

  要不是他临时起意微服私访,恐怕溧水县的赈灾就会出现大问题。

  一旦百姓没了生路,揭竿而起,聚众造反也不是不可能的。

  要知道当年他自己就是因为吃不上饭而选择的造反啊。

  溧水距离应天只有不到半天的路程,如果那里极其民变了,那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  “你不想入朝给咱辅政,咱也同意,”犹豫了半天,朱元璋点了点头,不再勉强朱允熥。

  “但是,如今咱大明各地都有灾情,你这个皇孙也别想躲清闲。”

  朱允熥连忙向朱元璋施礼,“孙臣但凭皇爷爷吩咐,绝不敢推辞。”

  朱元璋露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。

  “咱想让你当个钦差大臣,带着咱的王命旗牌,帮咱到这天下看一看。

  那些个地方官员们,到底是怎么对待咱的百姓的。”

  朱允熥在六合的所作所为,朱元璋还是打心底里欣赏的。

  毕竟他的确表现的爱民如子。

  虽然朱元璋被刘三吾等人胁迫最终罢黜了他的官职。

  但其实这也是老朱对他另外一种保护的方式。

  朱允熥对于溧水县那些官员胥吏的处理,深得朱元璋的满意。

  他对于朱允熥的杀伐果断,对待贪官污吏绝不手软的态度是欣赏的。

  在他心中,这才叫帝王手段,像朱标和朱允炆那样文邹邹的,朱元璋总觉得不够痛快。

  并且他听朱允熥说自己不愿意做一个生于皇宫,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孙。

  也有心让他增长见识,积累处理政务的经验。

  “孙臣遵命。”朱允熥欣然答应。

  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以后,他无时无刻不期待着能亲眼看看大明帝国的风土人情。

  朱元璋的这个想法,倒是符合他的心意。

  第二天的奉天殿的朝会,朱元璋高高坐在御座上。

  文臣武将分列两边,山呼万岁之后,马吉祥尖着嗓子呼喝:“有事起奏,无事退朝。”

  “陛下,臣有本要奏。”一个身着青衣的御史走出队列。

  大汉将军将他手中的奏折呈给朱元璋,朱元璋一边看着,一边听着他义愤填膺的奏报。

  “启禀陛下,臣听闻,昨日锦衣卫指挥使,皇孙朱允熥殿下,擅自带人前往溧水县。

  他在溧水县随意处罚户部和溧水属官胥吏。

  并且在没有三司会审的情况下,就擅自杀了溧水的胥吏刘富贵。

  还将溧水县令一职私相授受给一个没有功名的童生。

  这简直是胆大妄为。臣要弹劾皇孙殿下目无王法,违法乱纪,置国朝法度于不顾。

  嚣张跋扈,罪大恶极。”

  那名御史越说越激动,说的他额头青筋暴跳,唾沫星子横飞。

  “说完了?”朱元璋冷冷的看着这名御史。

  “臣说完了。”青衣御史大义凛然的站在堂下。

  朱元璋一脸玩味的看着他。

  “那你说三皇孙应该如何处理啊?”

  “臣认为,”那御史犹豫了一下。

  他原本想说要不斩立决算了。

  但是又一想,这位不管怎么说都是朱元璋的亲孙子。

  还是别太偏激了,万一把老朱惹急了,自己也没好果子吃。

  思索了半天,这才振振有词道:“臣以为,应当虢夺其所有职务,押入刑部大牢,由三法司会审。”

  “臣附议......”

  又一名御史走了出来站在他的身后。

  “臣附议......”

  御史台的御史们一个接一个的走出来。

  “臣附议......”

  御史中丞李如山走了出来。

  “臣附议......”

  吏部侍郎陈迪、御史景清、兵部郎中铁铉、翰林侍讲黄子澄、东宫侍读齐泰等纷纷走出来。

  “臣附议......”

  大堂上一多半文官走了出来。

  不管是不是提前知道这件事儿的文官,现在都是义愤填膺。

  这皇孙殿下做事儿也太不讲规矩了。

  就算户部的人贪污了一点粮食。

  就算溧水的官员多吃多占了。

  那又怎么样?

  千里当官,只为吃穿。

  你老朱发的工资那么低。

  我们不捞一点外快,怎么养活一大家子人。

  怎么养活刚娶回家的第十八房小妾?

  今年旱灾接着水灾,各地受灾严重,粮食大量减产。

  不贪一点,我们怎么维持骄奢淫逸的生活?

  救民先救官啊陛下,还是苦一苦那些百姓吧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